脊椎疾病介紹及治療方式

椎間盤突出(Lumbar Disc Herniation)

椎間盤突出是什麼?

椎間盤突出(又稱椎間盤突出症或椎間盤脫出)是一種常見的脊椎疾病,發生在脊椎的椎間盤(Intervertebral Disc)因退化、外傷或過度壓力導致內部軟組織(髓核)突破外層纖維環,壓迫周圍神經或脊髓,引起疼痛、麻木或其他症狀。

椎間盤是位於脊椎骨之間的軟骨結構,功能如同避震器,幫助脊椎承受壓力並保持靈活性。當椎間盤突出時,可能影響頸椎、胸椎或腰椎,最常見於腰椎(L4-L5或L5-S1)及頸椎(C5-C6或C6-C7)。

症狀有哪些?

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因突出位置與壓迫程度而異,常見症狀包括:

  • 局部疼痛:頸部、背部或腰部出現持續或間歇性疼痛,特別在活動或久坐後加重。

  • 神經壓迫症狀

    • 放射性疼痛:例如,腰椎椎間盤突出可能導致坐骨神經痛,疼痛沿臀部、大腿後側延伸至小腿或腳部;頸椎突出則可能引起手臂或手部疼痛。

    • 麻木與刺痛:受壓神經支配的區域可能出現麻木、刺痛或「電擊感」。

    • 肌肉無力:嚴重時可能影響肌肉力量,例如提腳困難或握力減弱。

  • 活動受限:脊椎靈活性下降,彎腰、轉頭或扭身時感到不適。

  • 其他症狀:嚴重病例可能出現膀胱或腸道控制問題(馬尾症候群),需立即就醫。

造成椎間盤突出的原因

椎間盤突出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,包括:

  1. 老化與退化:隨著年齡增長,椎間盤的水分含量減少,纖維環變得脆弱,容易破裂。

  2. 外傷或急性損傷:突然的重物搬運、不當姿勢或運動傷害可能導致椎間盤破裂。

  3. 長期負重或壓力:久坐、久站或重複性動作(如彎腰、扭轉)增加椎間盤壓力。

  4. 生活習慣:肥胖、缺乏運動或吸菸可能加速椎間盤退化。

  5. 遺傳因素:家族史可能增加椎間盤疾病的風險。

如何診斷椎間盤突出?

診斷椎間盤突出通常需要結合病史詢問、身體檢查與影像學檢查:

  • 病史詢問:醫師會詢問症狀的起始時間、疼痛性質、觸發因素及影響範圍。

  • 身體檢查:包括神經功能測試(如反射、肌力、感覺)、步態分析及特定動作檢查。

  • 影像學檢查

    • X光:檢查脊椎骨骼結構,排除其他骨骼問題。

    • MRI(磁共振成像):最常用於確認椎間盤突出位置與神經壓迫程度。

    • CT(電腦斷層掃描):提供骨骼與軟組織的詳細影像。

  • 神經傳導檢查(EMG/NCS):評估神經功能,確認受損程度。

治療選項

椎間盤突出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疼痛、改善功能並預防復發。根據症狀嚴重程度,可分為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:

非手術治療

  • 藥物治療:非類固醇消炎藥(NSAIDs)、肌肉鬆弛劑或短期類固醇用於緩解疼痛與發炎。

  • 物理治療:透過特定運動(如核心肌群訓練)與手法治療,改善脊椎穩定性與靈活性。

  • 生活調整:改善姿勢、減輕體重、避免過度負重。

  • 脊椎減壓療法:利用專業設備減輕椎間盤壓力。

  • 神經阻斷或注射:如硬膜外類固醇注射,針對嚴重疼痛提供短期緩解。

手術治療

當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症狀惡化(如嚴重神經壓迫或馬尾症候群),可能需要手術:

  • 脊椎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:用最小傷口不破壞組織的方式,進入椎間盤病灶處,移除突出的椎間盤部分,減輕神經壓迫。

  • 傳統開放式椎間盤切除術:開放式手術清除部分肌肉及磨開一部分脊椎骨頭後,製造可以夾除椎間盤的空間。

  • 脊椎融合術:將受影響的脊椎段融合,穩定脊椎結構。

對於其他疾病還有興趣了解歡迎於Facebook官方帳號留言詢問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