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骨科病房,最讓我掛心的,從來不只是手術是否成功,而是長輩們出院後回家的那段路。家屬們常常圍著我,焦急地問:「醫師,我媽媽手術很順利,但回家後怎麼辦?我們很怕她再次跌倒,或是一直臥床…」
這份擔憂,是每一位骨科醫師的課題。一場成功的手術,只是把斷裂的骨頭接合,但要讓長輩重新站起來、找回生活品質,關鍵在於術後的「黃金復健期」。
今天,我想為大家詳細介紹一個由健保署推動的強力後盾,它正是為這段黃金復健期而生——「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」(Post-acute Care, PAC)。特別是針對骨科的「脆弱性骨折PAC計畫」(Frax-PAC),它就像一座從醫院病房,安全通往日常生活的「康復大橋」。
誰適合走上這座「康復大橋」?(PAC收案條件)
這不是一個適用於所有骨折病患的計畫,而是專為一群最需要幫助的患者設計的。您的家人必須經由醫療團隊評估,符合以下幾個關鍵條件:
- 骨折類型與手術:因髖關節、脊椎、膝關節或不穩定骨盆骨折而住院並接受了手術。這點非常重要,未接受手術的患者不符合資格。
- 功能明顯下降:手術後,生活自理能力出現中度到中重度的功能障礙(例如巴氏量表分數介於40至70分)。
- 具備復健潛能:長輩的醫療狀況穩定,意識清楚,有基本的學習能力與復健意願,體力也能夠支撐每天的復健課程。
- 排除特定狀況:計畫會排除一些不適合的狀況,例如合併脊髓損傷、嚴重失智無法配合、或有末期疾病的患者。
PAC計畫實際上在做什麼?
一旦評估符合資格,長輩就會從醫學中心轉介到合作的承作醫院(通常是地區醫院),展開一段短期、密集且目標導向的復健旅程。
- 跨專業的黃金團隊:迎接您家人的,是一個完整的「急性後期照護團隊」。團隊裡有骨科或復健科醫師、物理治療師、職能治療師、營養師、社工師和護理人員等,共同為長輩訂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。
- 高強度的復健課程:這不是單純的休養。PAC強調的是高強度的積極性復健。依據長輩的狀況,每天會安排一到二次,甚至三到五次的復健治療。目標是盡快恢復肌力、關節活動度、平衡感與行走能力。
- 多元的照護模式:計畫非常有彈性,主要有三種模式:
- 住院模式:直接住在承作醫院的專屬照護單位。
- 日間照護模式:白天到醫院復健,晚上回家。
- 居家模式:對於行動不便的患者,治療師會直接到家中提供復健服務。
手術,是治療的起點;而PAC計畫,則是確保長輩能穩健邁向康復終點的加速器。它能有效提升功能恢復、減少再住院的風險,更是減輕家庭照顧與社會負擔的關鍵一步。
脆弱性骨折 PAC計畫 快速問答集 (Q&A)
為了幫助您更清楚,我整理了幾個家屬最常提出的問題:
Q1:脆弱性骨折的PAC計畫,需要進行多久?
A: 以1到2週為原則。如果醫療團隊評估後認為有必要,可以申請展延一次,但最多不超過3週。這是一個短期衝刺的計畫,目標是盡快讓長輩恢復到可以返家或接受門診復健的程度。
Q2:我的家人沒有開刀,只是骨折後臥床休養,可以參加嗎?
A:不可以。這是最關鍵的條件之一。根據健保署的規定,脆弱性骨折的收案對象,必須是「因骨折而住院手術」的病患。
Q3:PAC計畫跟我們常聽到的「長照2.0」有什麼不同?
A: 這是兩個目標和時間點完全不同的服務。
– PAC計畫是「短期復健班」:由健保給付,目標是「恢復功能」,在術後黃金期透過密集醫療復健,幫助長輩重返社區。
– 長照2.0是「長期生活管家」:由政府稅收支應,目標是「維持生活」,為失能且狀況穩定的民眾,提供居家服務、送餐、日間照顧等長期性的生活支持。
兩者可以無縫接軌:在PAC計畫結束後,醫院的出院準備團隊會協助連結長照2.0資源。
Q4:參加PAC計畫的費用會不會很貴?
A: 負擔相對較輕。因為這是健保計畫,費用的部分負擔比照「慢性病房」的標準收取。以住院模式為例:
– 住院30日內,自行負擔 5%。
– 住院31日至90日,自行負擔 10%。
這大大減輕了家庭在復健黃金期的經濟壓力。
【小教室:PAC計畫 vs. 長照2.0,怎麼分?】
許多人會困惑,PAC計畫和我們常聽到的「長照2.0」有什麼不同?
讓我用一個簡單的比喻說明:
-
PAC計畫是「短期駕訓班」:目標是在專業教練指導下,密集訓練,幫助您恢復開車上路(獨立生活)的能力。
-
長照2.0是「社區接駁車」:當您已經穩定,但外出仍需協助時,它提供長期的交通、送餐、居家照顧等服務,支持您的日常生活。
一張圖看懂兩者差異:
| 比較項目 | 急性後期照護 (PAC) 計畫 | 長期照顧 (長照) 2.0 |
| 核心目標 | 短期功能恢復(醫療復健) | 長期生活支持(在地安老) |
| 適用對象 | 病情穩定、具高度恢復潛能者 | 長期失能、狀況穩定需照顧者 |
| 服務期間 | 短期、有時限 (數週至數月) | 長期、持續性 |
| 主要財源 | 健康保險 (健保) | 政府稅收 (衛福部) |
| 啟動方式 | 住院期間由醫師評估轉介 | 撥打1966長照專線申請 |
從復健到生活:無縫接軌的照護旅程
最理想的模式,是讓兩者完美銜接。長輩透過 PAC計畫 找回身體的最佳狀態後,醫院的出院準備團隊會協助評估,並連結 長照2.0 的社區資源,確保長輩回家後的每一步,都有穩固的支持。
手術只是起點,通往康復的道路需要完整的規劃。若您或家人正面臨術後照護的抉擇,請務必與您的醫療團隊討論,讓我們一起規劃一條最穩妥的回家之路。
#曾準醫師 #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#骨科 #脆弱性骨折 #髖關節骨折 #脊椎骨折 #術後復健 #急性後期照護 #PAC計畫 #FraxPAC #健保福利 #出院準備 #老人骨折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