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壓迫性骨折與爆裂性骨折的差異,從診斷到治療,避開誤診風險,重拾健康人生。
壓迫性骨折(Compression Fracture)與爆裂性骨折(Burst Fracture)都是常見的脊椎骨折類型,但在成因、骨折模式、嚴重程度及治療方式上有明顯差異。本文將以圖文方式深入比較,幫助您快速了解兩者差異,避免誤診與延誤治療。
📌 一、定義與骨折模式
壓迫性骨折與爆裂性骨折的比較
1. 骨折類型與定義
-
壓迫性骨折
- 通常因骨質疏鬆或低能量外力造成。
- 椎體前緣塌陷,呈楔形變形。
- 骨折多集中在椎體前部,後方結構與神經多未受影響。
-
爆裂性骨折
- 多因高能量外傷(如車禍、高處墜落)造成。
- 椎體整個破裂,骨碎片向四周散開,常壓迫脊髓。
- 涉及整個椎體結構,威脅脊椎穩定性與神經功能。
下圖比較壓迫性骨折(前緣塌陷)與爆裂性骨折(多方向骨碎片擴散)
📌 二、症狀有何不同?
壓迫性骨折
-
- 局部背部或腰部疼痛。
-
- 活動、彎腰或負重時疼痛加劇,休息時可緩解。
-
- 嚴重時出現駝背,但神經壓迫較罕見。
爆裂性骨折
-
- 劇烈疼痛、活動困難。
-
- 常見神經症狀:麻木、刺痛、無力,嚴重時癱瘓。
-
- 可能出現後凸變形與大小便失禁(馬尾症候群)。
📘 曾醫師常常這麼比喻:
骨質疏鬆的骨頭像「空心紙箱」,一壓就扁;年輕人健康的骨頭像「實心磚塊」,受力會碎裂四散。
3. 症狀比較

| 項目 | 壓迫性骨折 | 爆裂性骨折 |
|---|---|---|
| 疼痛型態 | 活動時背痛、彎腰更明顯 | 劇烈疼痛,無法活動 |
| 神經症狀 | 罕見,除非多節塌陷 | 常見,麻木、無力、甚至癱瘓 |
| 脊椎變形 | 可導致駝背 | 可能有明顯後凸與不穩 |
📌 三、診斷方式差異
-
- X 光:快速初步評估骨折型態與椎體變形。
-
- CT:清楚呈現骨碎片位置與脊椎結構破壞。
-
- MRI:判斷是否有神經壓迫、軟組織損傷。
-
- 骨密度檢查:若懷疑為骨質疏鬆導致壓迫性骨折。
📌 四、治療方式有什麼不同?
壓迫性骨折
-
- 非手術:支具固定、止痛藥、骨鬆藥物、復健。
-
- 微創治療:椎體成形術或椎體千斤頂撐開術。
-
- 手術(罕見):若多節骨折或合併神經壓迫。
爆裂性骨折
-
- 輕度穩定者:可採支具固定、臥床與復健。
-
- 不穩定或神經壓迫者:手術(如椎弓切除減壓與內固定融合術)。
-
- 手術方式:
-
- 傳統開放式手術
-
- 微創內視鏡減壓及經皮微創鋼釘置入手術
-
- 結合傳統脊椎固定與骨融合的精神,採用小器械與高精密顯微影像儀器,具以下優勢脊椎減壓與穩定術。
- 結合傳統脊椎固定與骨融合的精神,採用小器械與高精密顯微影像儀器,具以下優勢脊椎減壓與穩定術。
-
- 微創內視鏡減壓及經皮微創鋼釘置入手術
-
- 手術方式:
📌 五、風險與併發症比較
| 骨折類型 | 風險與併發症 |
|---|---|
| 壓迫性骨折 | 駝背、慢性疼痛、脊椎管狹窄(少見)。 |
| 爆裂性骨折 | 神經損傷、癱瘓、馬尾症候群、脊椎不穩定。 |
⚠️ 誤診爆裂性骨折的嚴重後果
-
- 延誤神經減壓手術:骨碎片壓迫脊髓卻未及時處理,導致癱瘓。
-
- 錯誤使用椎體成形術:無法穩定椎體,甚至惡化脊髓壓迫。
-
- 脊椎變形惡化:後凸加劇、慢性疼痛與生活品質下降。
🔍 為什麼需要專業診斷?
脊椎影像學診斷(如 MRI 或 CT)能清楚區分壓迫性與爆裂性骨折。由經驗豐富的骨科脊椎科醫師判斷骨折型態、神經狀態與脊椎穩定性,是制定正確治療計畫的關鍵。
👨⚕️ 諮詢專業脊椎團隊,讓您安心走得久、動得穩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