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7.01 OrthoDrTseng 曾準醫師
骨質疏鬆症是一種「沉默的疾病」,在骨折發生前往往沒有明顯症狀。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,以下族群應主動接受骨質密度檢查,以預防骨折風險。
✅ 建議接受骨質密度檢查的族群
- 65 歲以上女性 或 70 歲以上男性
- 65 歲以下但具有危險因子的停經女性(體重過輕、抽菸、酗酒、缺乏運動等)
- 即將停經且有骨折風險因子的女性
- 50~70 歲男性,有骨折風險因子者
- 曾發生脆弱性骨折者(低衝擊骨折)
- 罹患影響骨密度的疾病者(如甲狀腺疾病、類風濕性關節炎等)
- 正在接受骨鬆藥物治療者
- 有持續性骨密度下降跡象者
🧪 骨質密度檢查方式
1. DXA(雙能量 X 光吸收儀)
腰椎與髖部為主,精準度高,是診斷骨質疏鬆的黃金標準。
2. QUS(定量超音波)
主要用於腳跟,無輻射、快速,適合初步篩檢,但無法作為正式診斷依據。
🧾 健保給付條件
- 非創傷性骨折者
- 罹患內分泌等會導致骨鬆的疾病
- 先天骨骼異常者
- 50 歲以上女性,接受骨鬆治療中者
- 攝護腺癌接受荷爾蒙阻斷療法前/後者
⚠️ 健保每人最多給付 3 次 DXA 檢查,每次間隔須超過 1 年。不符合條件者須自費(約 NT$600~1,200 元)。
📊 T 值報告怎麼看?
| T 值範圍 | 解讀 |
|---|---|
| +1 ~ -1 | 正常骨密度 |
| -1 ~ -2.5 | 骨質流失(低骨量) |
| <= -2.5 | 骨質疏鬆症 |
| <= -2.5 + 有骨折 | 嚴重骨質疏鬆症 |
🔁 建議檢查頻率
- 一般族群:每 2 年檢查一次
- 骨鬆治療中者:每年追蹤骨密度變化
🧠 自我評估工具 OSTAi
OSTAi 指數 = 體重(公斤) – 年齡(歲) × 0.2
- ≥ 2 分:風險低
- < 2 分:風險高,建議接受 DXA 檢查
📌 小結與提醒
骨質疏鬆症雖然沉默無聲,但骨折後的代價不容小覷。只需簡單的 DXA 檢查,就能提早發現並預防骨折。
建議符合條件的朋友主動安排檢查,也可與您的骨科醫師、家庭醫師或內分泌專科醫師進行進一步討論。
參考資料:
-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
